別找了,兇手很可能是床上的螨蟲。

凡是容易積塵的地方,就有塵螨,比如床、被子、枕頭、毛公仔、布沙發、窗簾、地毯、空調濾網……數量都在百萬級以上。
我們躺床上睡覺時,身上出的汗、分泌物,脫落的皮屑,以及織物中本身的纖維,都被它們吃得津津有味。
蠕形螨寄生在皮膚的毛囊、皮脂腺里,一輩子吃喝拉撒都在人的臉上,每天咔哧咔哧吃點你毛囊里的死皮、皮脂。
長痘的人,皮膚上的蠕形螨也特別多:
正常人的皮膚,每平方厘米平均 0.7 條,長了玫瑰痤瘡的人,平均 10.8 條,在丘疹膿皰期平均 36 條!這么說吧,如果在你的皮膚上取樣測螨蟲的核酸(DNA),那每個人都是陽性!
螨蟲的種類還有很多,目前已知的螨蟲已有5萬多種,僅次于昆蟲。
廣義上的螨可以說無處不在,遍及地上、地下、高山、水中和生物體內外,繁殖快,數量多。
我們很多時候感覺不到,那是因為它們太小。
在顯微鏡下,螨蟲的外形有點像蜘蛛,但要小得多,身長一般在0.5毫米左右,有些不到0.1毫米。
塵螨的糞便和它腐爛的肢體,都含有強效過敏原,是很多人過敏的常見“元兇”。
當你在家鋪床疊被、打掃衛生,把塵揚起來時,就有可能吸入這些過敏原,引起螨性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異位性皮炎和慢性蕁麻疹等。
國外一項研究發現,塵螨的排泄物中有5種蛋白質,都是過敏性哮喘的主要過敏原。
不過,塵螨只是誘因而已,導致這些疾病的真正原因是部分人的免疫功能太“敏感”,防衛過當引發炎癥。
而寄生在毛囊中的蠕形螨,則跟面部丘疹、毛孔粗大、酒糟鼻等癥狀有關。
讓人特別惡心的是,蠕形螨是沒有屁眼的,從不“拉屎”,直到死后,才一次性排在我們皮膚上,可能引發我們身體的免疫反應。
此外,鼠類、禽類身上的革螨,入侵人體后會刺吸血液及組織液,引起丘疹樣蕁麻疹,奇癢難忍,引起革螨性皮炎,甚至傳播流行性出血熱。
野外的恙螨,其唾液能溶化皮膚組織,引起局部壞死,出現皮炎反應,還可以傳播恙蟲病。
看到這,很多人已經開始焦慮了:
快說,到底用什么方法可以消滅螨蟲!
1. 怕曬
每隔一兩個月,就把被子、枕頭拿到25℃以上的太陽低下暴曬,能殺死藏在表面和淺層的螨蟲。如果冬天日光不夠強烈,可以給枕頭等小物件套一層黑色塑料袋,加強聚熱效應。
洗被子、床單時,用60℃以上的熱水浸泡,能把藏在深處的螨蟲也統統干掉。你也可以用電熨斗熨一遍,除螨的同時還能熨平整。
螨蟲還很怕冷,在北方的冬天,把被子晾在干冷的室外,就可以把螨蟲都凍死。
在南方,給孩子玩的毛絨公仔等小物件,可以放進冰箱的冷凍室,在零下17℃-20℃中冷凍至少24小時。
螨蟲喜歡潮濕的環境,遇上回南天、梅雨天,床上又暖又濕,它們繁殖也更快。
所以,使用吸濕機、空調保持房間干燥,或者房間保持通風(每天通風4小時以上,梅雨天除外),都可以抑制螨蟲的繁殖。
定期清理家里的灰塵很有必要,可用強力吸塵器(最好帶震動撲螨頭),吸除床墊、沙發、地毯上的活螨、死螨和排泄物。
當然,藏在沙發、床墊深處縫隙的螨蟲,估計很難被吸走。
地毯、窗簾和織物縫隙太多,也會積聚大量的碎屑和塵埃,為螨蟲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。
所以,家里可以減少布藝、織物等容易積塵的物品,令螨蟲失去藏身之所。
比如,購買人造纖維、泡沫塑料或人造海綿填充的床墊、沙發、枕頭,因其缺乏營養物質和經過消毒,螨蟲不能在其中生長、繁殖。
窗簾可選用光滑、輕薄且容易洗滌的純棉面料,純棉面料不易吸附灰塵、人體脫落的皮屑和人造短纖維等物質。
一般的地毯,藏塵又沾水,最好別用。
空調濾網,要定期除塵。
對了,擦拭家具時,要用濕抹布,避免灰塵揚起被呼吸道吸入。
會有強烈的“螨蟲焦慮”。仿佛一天不除螨,臉上就會被咬得稀巴爛。
其實,螨蟲并不是洪水猛獸
螨蟲雖然無處不在,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過敏,就像細菌病毒無處不在,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得病。
螨蟲會讓人生病,但也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致病。
大部分人跟螨蟲都相安無事,不必“談螨色變”,也不需要太刻意去過度除螨。
只有出現不分季節的眼睛癢、鼻子癢、打噴嚏,流清水樣鼻涕,咳喘,或皮膚有濕疹時,才應該先看醫生明確是否塵螨過敏,再對癥治療、除螨。
至于皮膚上的蠕形螨,一般情況下,螨蟲只是在我們皮膚微環境發生改變時才會大量繁殖,使皮膚變得粗糙,并伴有瘙癢、脫屑、發紅等癥狀。
塵螨、蠕形螨等家庭常見螨蟲和人類是一種共生狀態,這個地球雖然是人類的,但終究是螨蟲、細菌、病毒等微生物的。
只要我們身體沒有特別的不適,學著和蠕形螨和平共處,才是最好的生活狀態。
如果你心里就是對螨蟲不爽,偶爾做個清潔除螨完全沒問題,但適可而止,不要潔癖,不要強迫癥。
畢竟,和蟑螂一樣,螨蟲也是永遠打不死的“小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