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要說到“殺人如麻”
你絕對想不到
戰績最“輝煌”的竟然是只“死蚊子”
至今它每年還要“殺”死50萬人按蚊是“蚊蟲”界的三大吸血家族之一,外號“瘧蚊”,因為瘧疾這種急性傳染病,主要就是由它們叮咬傳播的。瘧疾(俗稱“打擺子”),至少3000多年前就開始在我國“肆虐”。時至今日,全球每年仍有2-3億人感染瘧疾,導致近50萬人死亡,主要發生在非洲、東南亞等地區。據新聞報道,該女子最初只是感覺身體不適,頭痛發燒,以為是感冒。6天后,病情加重,昏迷不醒,送去當地醫院,被查出已是嚴重腦型瘧,最終不治身亡。“六月谷子滿,北寒鬼上床。十人九個瘧,無人送藥湯?!?/p>這是50年代廣東的一首民謠,足以形容當時瘧疾的猖獗。解放初期,寶安縣(深圳市的前身)瘧疾流行嚴重,1954年的發病率達到歷史最高點(7602.8/10萬),全縣共發現1.4萬多例瘧疾,平均每100個人就有8人中招。到了80年代初,深圳的“蚊災”更加泛濫。1983年,深圳的瘧疾發病人數占了當時廣東省大陸(不含海南)的60%,1984年全年發病總數高達7427例,比1979年的7例增加了一千多倍,而且病例主要分布在生產建設較快的特區管理線兩側。正在建設的大亞灣核電站也暴發了瘧疾疫情。當時核電站的1號反應堆剛啟動土建,黑龍江工人來了以后就感染上了,大部分都趴下了,全是“打擺子”,整個工程也被迫“趴窩”。深圳瘧情嚴峻,從國家到地方都很“著急”——國家衛生部于1984年向全國通報了深圳的瘧疾暴發情況,要求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發展;一河之隔的香港衛生當局也“慌”了,多次來函詢問疫情的動態。然而,當時深圳全市只有20個懂“抗瘧”的人(3名分管寄生蟲的專業人員+17名基層防疫醫生),他們要管的地方卻有2000多平方公里辣么大!但我們是深圳人??!三天就能蓋一層樓,這小小的蚊子怕啥?只要路子野,誰都不敢惹!“要特區,不要疫區!”面對瘧疾暴發,深圳市政府緊急應對,召開瘧疾防控工作會議,喊出“要特區,不要疫區”的口號,立下了“一年控制,三年基本消滅瘧疾”的“軍令狀”。建筑、農副業、公安、勞動、旅游、衛生、園林、財政、街道等部門,全都動了起來,聯手“抗瘧”!2露出雪白的大腿:有種來咬我??!瘧疾是由蚊蟲傳播,所以,第一步必須搞清楚“兇手”(媒介)究竟是哪些蚊子,這在專業上叫蚊媒鑒定。當時的深圳還到處都是荒坡野嶺,如今福田的CBD也只是一大片農田,成群結隊出沒的蚊子“個頭大,毒性大,本領大”。怎么抓住它們呢?蚊子找吃的不是用眼,而是靠“捕捉”人呼出的二氧化碳、散發的汗和熱量。沒錯,“人味兒”才是它們的至愛。這些簡單粗暴的方法,暴露風險極高,通宵捕蚊回來,第二天一早還得“趁熱打鐵”,解剖蚊子,把蚊子放在解剖鏡下面,把唾液腺和胃拉出來,然后染色,看看里面有沒有瘧原蟲子孢子(蚊子是在咬人時,把攜帶的瘧原蟲傳給人,再導致人體感染)。經過多年的蹲點和風餐露宿的調查,基本摸清:在深圳地區傳播瘧疾的,主要是這四種按蚊——嗜人按蚊、中華按蚊、微小按蚊、日月潭按蚊。3“我被民工一棍打斷兩條肋骨”抓蚊子的同時,衛生防疫工作者還要深入疫區做調查,給鄉親居民抽血體檢,發放預防藥品,噴灑驅蚊藥物,用殺蟲劑浸泡每家每戶的蚊帳……衛生防疫人員要挨家挨戶走工棚、穿農舍、上魚排,但有些民眾不理解,常常拒不開門,1984年-1989年間,深圳衛生防疫人員用菊酯類殺蟲劑浸泡了70多萬頂蚊帳,為110多萬人帶來防護。1980-1989年,他們噴灑了554.17萬平方米室內面積,保護了47.3萬人。
至今
它每年還要“殺”死50萬人
按蚊是“蚊蟲”界的三大吸血家族之一,外號“瘧蚊”,因為瘧疾這種急性傳染病,主要就是由它們叮咬傳播的。
瘧疾(俗稱“打擺子”),至少3000多年前就開始在我國“肆虐”。時至今日,全球每年仍有2-3億人感染瘧疾,導致近50萬人死亡,主要發生在非洲、東南亞等地區。
據新聞報道,該女子最初只是感覺身體不適,頭痛發燒,以為是感冒。6天后,病情加重,昏迷不醒,送去當地醫院,被查出已是嚴重腦型瘧,最終不治身亡。
“六月谷子滿,北寒鬼上床。十人九個瘧,無人送藥湯?!?/p>
這是50年代廣東的一首民謠,足以形容當時瘧疾的猖獗。
解放初期,寶安縣(深圳市的前身)瘧疾流行嚴重,1954年的發病率達到歷史最高點(7602.8/10萬),全縣共發現1.4萬多例瘧疾,平均每100個人就有8人中招。
到了80年代初,深圳的“蚊災”更加泛濫。
1983年,深圳的瘧疾發病人數占了當時廣東省大陸(不含海南)的60%,1984年全年發病總數高達7427例,比1979年的7例增加了一千多倍,而且病例主要分布在生產建設較快的特區管理線兩側。
正在建設的大亞灣核電站也暴發了瘧疾疫情。當時核電站的1號反應堆剛啟動土建,黑龍江工人來了以后就感染上了,大部分都趴下了,全是“打擺子”,整個工程也被迫“趴窩”。
深圳瘧情嚴峻,從國家到地方都很“著急”——
國家衛生部于1984年向全國通報了深圳的瘧疾暴發情況,要求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發展;
一河之隔的香港衛生當局也“慌”了,多次來函詢問疫情的動態。
然而,當時深圳全市只有20個懂“抗瘧”的人(3名分管寄生蟲的專業人員+17名基層防疫醫生),他們要管的地方卻有2000多平方公里辣么大!
但我們是深圳人??!三天就能蓋一層樓,這小小的蚊子怕啥?
只要路子野,誰都不敢惹!
“要特區,不要疫區!”
面對瘧疾暴發,深圳市政府緊急應對,召開瘧疾防控工作會議,喊出“要特區,不要疫區”的口號,立下了“一年控制,三年基本消滅瘧疾”的“軍令狀”。
建筑、農副業、公安、勞動、旅游、衛生、園林、財政、街道等部門,全都動了起來,聯手“抗瘧”!
2
露出雪白的大腿:有種來咬我??!
瘧疾是由蚊蟲傳播,所以,第一步必須搞清楚“兇手”(媒介)究竟是哪些蚊子,這在專業上叫蚊媒鑒定。
當時的深圳還到處都是荒坡野嶺,如今福田的CBD也只是一大片農田,成群結隊出沒的蚊子“個頭大,毒性大,本領大”。
怎么抓住它們呢?
蚊子找吃的不是用眼,而是靠“捕捉”人呼出的二氧化碳、散發的汗和熱量。沒錯,“人味兒”才是它們的至愛。
這些簡單粗暴的方法,暴露風險極高,
通宵捕蚊回來,第二天一早還得“趁熱打鐵”,解剖蚊子,把蚊子放在解剖鏡下面,把唾液腺和胃拉出來,然后染色,看看里面有沒有瘧原蟲子孢子(蚊子是在咬人時,把攜帶的瘧原蟲傳給人,再導致人體感染)。
經過多年的蹲點和風餐露宿的調查,基本摸清:在深圳地區傳播瘧疾的,主要是這四種按蚊——嗜人按蚊、中華按蚊、微小按蚊、日月潭按蚊。
3
“我被民工一棍打斷兩條肋骨”
抓蚊子的同時,衛生防疫工作者還要深入疫區做調查,給鄉親居民抽血體檢,發放預防藥品,噴灑驅蚊藥物,用殺蟲劑浸泡每家每戶的蚊帳……
衛生防疫人員要挨家挨戶走工棚、穿農舍、上魚排,但有些民眾不理解,常常拒不開門,
1984年-1989年間,深圳衛生防疫人員用菊酯類殺蟲劑浸泡了70多萬頂蚊帳,為110多萬人帶來防護。
1980-1989年,他們噴灑了554.17萬平方米室內面積,保護了47.3萬人。